新闻动态Position

你的位置:九州官方正式版下载 > 新闻动态 > Excel高手用AND函数考核员工?看似公平,实则问题不简单

Excel高手用AND函数考核员工?看似公平,实则问题不简单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35    点击次数:57

咱们聊聊Excel里的AND函数。

这玩意儿,说白了,就是个“必须全都要”的主儿。

你设了一堆条件,它得一个个检查,全都满足了,才给你个“TRUE”,但凡有一个不达标,立马给你个“FALSE”。

这事儿听起来简单,但想想,生活中“必须全都要”的场景可不少。

就拿打工人来说,老板要你“既要…又要…还要…”,恨不得你一天干完三个人的活儿,还必须保证质量,这跟AND函数简直异曲同工。

你看,它最基础的用法就是检查几个条件是不是同时成立。

比如,销售额得超过5000,利润得超过500,这俩条件都满足了,才算达标。

但问题是,现实中,光靠这么简单的判断,能解决啥问题?

就像那个“是否发放奖金”的例子,销售额超过1万,客户评分超过4.5,听起来挺合理。

但仔细想想,这俩条件真能完全代表一个员工的贡献吗?

万一这员工天天加班到半夜,虽然销售额差了点,但客户满意度爆表,难道就不该发奖金?

所以,AND函数本身没啥毛病,毛病在于,我们用它来判断事情的时候,是不是考虑得足够全面。

再说说那个“高亮显示双达标数据”。

分数超过90,出勤率超过80%,这种规则看着挺客观。

但你有没有想过,是不是有些同学,天生聪明,稍微学学就能考高分,而有些同学,笨鸟先飞,天天泡在图书馆,分数可能没那么高,但也很努力了?

仅仅用分数和出勤率来衡量,是不是有点片面?

与普遍认知不同,实际情况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

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“达标与否”,但往往忽略了背后的个人差异、环境因素,甚至是一些不可抗力。

说白了,AND函数就是个工具,它本身没啥价值观。

但用它的人,得有自己的价值观。

不能简单地用“是”或“否”来定义一个人,或者一件事。

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,说有个公司为了提高效率,用一套复杂的算法来评估员工绩效,结果搞得人心惶惶,大家都在琢磨怎么迎合算法,而不是真正把工作做好。

这就像用AND函数来管理公司一样,看似公平,实则僵化。

它忽略了人性的复杂,忽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,最终只会适得其反。

仅这一个数字,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:员工满意度大幅下降,离职率居高不下。

其实,Excel的AND函数就像生活中的很多规则一样,它本身是死的,但人是活的。

我们不能被工具所束缚,更不能让工具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。

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“规则不够完善”时,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: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规则背后的意义?

我们是否真的尊重了每一个个体?

回到最初的问题,AND函数是不是个好东西?

当然是,它能帮助我们快速筛选数据,提高工作效率。

但前提是,我们要用它的时候,多一份思考,多一份人情味。

就像考试必须“语文及格 且 数学及格”才算通过,但人生这门大考,远不止及格这么简单。

它需要的是全面发展,是不断成长,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



TOP